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教师团队 > 语文组 > 教学资源

中国年习俗篇:腊月祭灶


时间:2021-02-19    作者:    阅读:


腊月祭灶,渐渐浓起来的年味儿

       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,是祭灶的日子。乡村的老百姓常说“官三民四船家五”,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,一般民家在二十四,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举行祭灶。

       童年时,家乡祭灶的风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至今这首童谣还在耳边萦绕:“腊月祭灶,年节来到,小妮戴花,小儿放炮,老婆儿穿花袄,老头儿哈哈笑。”那时家里还是用那种拉风箱、烧柴火的灶台,灶台上贴着灶王像,慈眉善目的。灶王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,上书“东厨司命主”“人间监察神”“一家之主”等文字,以表明灶神的地位。

       每年的腊月二十三,父亲都会从年集上买些祭灶糖回来,说是供奉给灶王爷吃的,最后还是吃到我和妹妹嘴里。30多年过去了,我还记得祭灶糖的味道,它微甜中带着苦味,而且特别黏牙。后来得知那是用麦芽和小米熬制成的,只是芝麻糖的初级品。至于祭灶时为什么要吃祭灶糖,这是我读了鲁迅的《送灶日漫笔》后才明白的。文中说:“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,黏住他的牙,使他不能调嘴学舌,对玉帝说坏话。”

       乡村祭灶,在腊月二十三黄昏入夜之时举行。祭灶时,一家人先到灶房,在灶台上摆上祭灶糖和黄米面窝窝,祭灶人跪在灶王爷像前,将竹(秫秸)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靠在灶王前,再向灶王爷敬香。香点燃后,屋内烟雾缭绕,慢慢地把旧灶神连同它两边的“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”的对联揭下。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,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到院子里,燃放新年的第一轮鞭炮,连同纸马和草料,点火焚烧。院子被火光照得通明,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,边烧边祷告:今年又到二十三,敬送灶君上西天。有壮马,有草料,一路顺风平安到。供的灶糖甜又甜,请对玉皇进好言……

       乡间祭灶除了祈福的意义之外,更像是一个标志——从这天开始,春节便进入了倒计时,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就真正拉开了序幕,年味儿也渐渐浓起来。

       家家开始忙着蒸馍馍、点花糕、剁馅子、炸丸子,胡同里不时地闻到丁香、肉寇的香味儿,那是谁家在用大锅开始煮肉了。天刚黑下来,母亲就忙着祭灶了。窗外,远近的鞭炮声响个不停。我不禁想起鲁迅《祝福》中的那一段文字: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,村镇上不必说,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,接着一声钝响,是送灶的爆竹……

       如今,作为古时“五祀”(祭灶神、门神、行神、户神、中雷)中唯一流传下来的“祭灶”,早已失去了求神保佑的意义,人们也不再指望灶王爷“上天言好事”了。虽然父母年年还在祭灶,年年还要买祭灶糖,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民俗被传承下来,为淡淡的年味增添几分传统的色彩。


版权属于: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  设计维护:万博二维码扫描登录 信息中心
学校联系电话:0745-2788218
湘ICP备05012886号   湘教QS7-201306-001563

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135号